CSTQB® 高校计划旨在通过将“ISTQB® 知识体系”引入高校课程从而使软件教育与工程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为在校学生提供软件测试国际标准知识体系的教育与实践。CSTQB® 高校计划分为“理论应用课程(Theories & Application)”与“实训模拟课程(Simulation Practice)”两部分。
CSTQB® 高校计划“理论应用课程”是指根据“ISTQB® 基础级大纲”将ISTQB® 基础级知识体系植入高校课程,内容覆盖ISTQB® 基础级大纲所有章节及知识点。高校学生完成此课程后,可参加CSTQB® 高校计划“理论应用课程”的考试认证。
CSTQB® 高校计划“实训模拟课程”是指在高校学生通过CSTQB® 高校计划“理论应用课程”认证考试的情况下,以模拟企业的测试项目为教学导向,创建接近真实的企业项目测试环境,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在校学生进行软件测试实训。
ISTQB® 基础级证书申请:
-
CSTQB® 高校计划“理论应用课程”证书+一年全职测试相关工作经验(需提供公司证明),可向CSTQB® 申请“ISTQB® 基础级证书”
-
CSTQB® 高校计划“理论应用课程”证书+CSTQB® 高校计划“实训模拟课程”证书,可向CSTQB® 申请“ISTQB® 基础级证书”

高校评语
复旦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
通过与上海滔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合作,我们学院引入了“CSTQB® 高校计划”的ISTQB® 课程。课程的授课对象主要是软件学院的二、三年级本科学生。相比以往的软件测试方面的教学内容,ISTQB® 的教学体系为学生带来了更加贴近实践的软件测试相关理念与方法。学生通过上课全面地了解了软件测试的相关概念,在测试技术、管理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收获。另外,通过测试的实训过程,学生也熟悉了相关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这是对他们以后工作的较好补充。这个学期,课堂上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参加CSTQB® FL的理论部分的认证考试,并且全部获得通过。这说明本科学生对软件测试抱有一定的学习需求,而ISTQB®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责任教授:
针对目前软件与系统测试高端人才的长期稀缺,高校人才理论知识传授虽日臻完善,但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培养始终是个挑战。自2006年起,同济大学软件学院将ISTQB® 知识体系植入软件工程的系列教学大纲,并代表我国参加了以ISTQB® 知识体系为蓝本的国际软件与系统测试标准:ISO29119的撰写与评审工作。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的软件测试系列课程在基于ISTQB® 知识体系基础级和部分高级模块大纲对软件与系统测试知识能力的层次性定义与要求下,融入具有代表性的真实项目,系统并完整地覆盖了关键知识点理解、分析设计方法解析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面向软件学院本科生、研究生进行教学。为在校学生提供与软件测试领域国际认证(ISTQB®)知识体系及国际标准(ISO29119)接轨的工程教育与实践,极大激发了学生对软件测试前沿动态和业界最佳实践的追踪、分析、思考和时间能力的自我认知和孜孜以求的精神。在2014年度,该课程已荣获“2014年度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的称号。

上海杉达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上海杉达学院是全日制应用技术型民办大学,是上海市民办高校示范校创建校、上海市实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首批试点单位;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全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联盟发起及成员单位;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首批试点院校;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卓越创新联盟首批成员。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学校重点发展的应用技术型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商务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4个专业。学院坚持将人才培养定位与服务地方经济紧密结合,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思想,探索并实践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民办本科院校特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形成了服务社会的培养目标、市场急需的专业方向、适时更新的教学内容、强调实践的教学过程的人才培养特色。
自2015年起,通过与上海滔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加入“CSTQB® 高校计划”,共同开展CSTQB® 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面向大三、大四本科生的“软件测试”和“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以及针对留学生的全英语教学课程“Software Engineering”中,参考ISTQB® 知识体系,注重培养学生项目实践能力。这一教学探索激发了学生参与项目实践的热情,也得到了毕业实习企业的认可。
